發表日期:2022/11/29 來源:托普云農 瀏覽次數:822次
我國作為人口大國,糧食安全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課題。種子作為農業“芯片”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種質資源庫是種質資源的諾亞方舟,是種質戰略儲存平臺,種質資源庫的建立為研究作物的起源、進化、培育作物新品種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,同時為科研、育種產業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。
當種子進入種質庫之前,需要對種子進行各種檢測,主要過程如下:首先需要2-3年前期工作包括種植、觀察、鑒定來確定某個種質資源是否具有資源特性和保護價值。順利通過的種子會進入接納室進行整理登記和核實。接著就是進入種子庫的第一關----發芽率測試。發芽測試實驗在種子發芽箱中進行,每個種質資源會進行7-14天發芽測試實驗。國家種質庫的種子發芽箱常年運轉,平均一年發芽3萬份種子。發芽測試合格后還需后處理,種子才可以進入長期保存。

種質資源在長時間保存過程中監測發芽率是非常必要的,一旦檢測到發芽率下降,需要進行繁殖更新,從而保證庫內保存種質的高活力和原有的種性。通過種子發芽箱進行催芽可以縮短種子的出芽時間,可以實現批量崔芽,提高工作效率。
隨著技術的發展,如今市面上的種子發芽箱已經具備了越來越多的功能,如聯網管理功能,異常保護功能,殺菌功能等,這也讓種子催芽工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