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物種豐富的海南,地方特色品質正在大量消失。一個例子可以對其進行說明,海南曾種植過44個陸稻地方品種,1956年,種植面積達到56萬畝,而如今只有中部市縣零星種植,品種也僅余兩三種。當然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只是發生在海南地區。因此,使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來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存,對農作物種質資源豐富的農業縣市進行系統調查和搶救性收集,已經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。
目前,地方品種正在大量消失,而導致這些地方農作物品種大量消失的主要因素就是工業化、城鎮化進程加快、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及氣候環境變化等,這些都是無法克服的外在因素。但是地方品種的大量消失,不僅給生物的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破壞,而且事關我國種業的競爭和發展。品種選育需要大量優異的新種植和新基因,而現在我國收集的種植資源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。因此近年來國家也開始采取措施,通過全面普查,系統收集,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保存的方式來征集和收集農作物種植資源,對其進行保護,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大的進展。
種質資源的收集工作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目標,因此過程會比較漫長,但是收集完成之后,就需要做好種質資源的保存保護工作。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來保存種質資源,可以延長種質資源的儲藏時間,保持其活力,確保種質資源的安全保存,實現種質資源可持續共享利用。
相關閱讀:
建立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搶救正在消失的農作物品種